大棕蝠

Eptesicus serotinus   Schreber, 1774
   

  32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型中等,前臂长49~57mm。耳较长,端部钝,基部宽,呈钝三角形;耳屏扁长,直立条状,端部钝圆。翼膜止于趾基部,距缘膜窄;尾长,末端从股间膜后缘穿出。雄性阴茎骨作“T”形弯曲;头骨吻部较平缓,两侧鼓出较宽,不具显著的长形凹陷;腭部前端有深凹,其深大于宽;脑颅较低,枕部具突出的枕骨嵴;眶上嵴、矢状嵴和人字嵴均较发达。上内门齿主尖后具一发达的附尖,外门齿小;每侧上前臼齿1枚。体毛较长而密,上体毛茶褐色,毛尖黄棕色,毛基较深暗;下体毛较浅;后腹和体侧毛尖浅黄,毛基灰黄,翼膜暗褐色。

生物学

通常单只或数只小群潜伏在房檐下、天花板夹层、墙缝、水管后面及桥墩石缝中。每年6月产仔,每胎1~2仔,哺乳期2个月。有冬眠习性,常在水面上空觅食蚊类等小飞虫。

生境信息
国内分布

甘肃,河南,陕西,江西,吉林,内蒙古,山东,福建,云南,浙江,宁夏,山西,台湾,江苏,黑龙江,四川,安徽,贵州